一羽舟

胃口好,但消化不良😢😢
庸俗的 破碎的 纯粹的 暴力的 美丽的🤤🤤
杂雷冷 狗血泥塑纯爱我都要
乙腐常规 热衷百合
守序邪恶

【2014.04.20】从书里学到的写文技巧的总结。

MARK.

林抑微:

OTL发现有人转……那就接着补一补吧。


   



   

不要被严肃的题目吓到,其实就是一点心得吧。


   

也带着一点推荐的意思。


   

推荐方向是:


   



   

1.看了容易学到景物描写技巧的书 √ 
2.看了容易学到人物描写技巧的书 √ 
3.剧情安排很棒的书 √ 
4.看了容易陷入深思的书 √ 
5.看了能够涨姿势的书 √ 


   



   

第一个推荐: 
《汪曾祺全集》

所属类别: 
1.看了容易学到景物描写的书 
5.看了能够涨姿势的书


推荐理由:

是的泥萌没有看错,窝就是乳齿酷炫地直接推荐了全集。 

第一次接触汪曾祺是看了课本上的《端午的鸭蛋》,当时对他的印象是,写的东西很可爱。第二次接触汪曾祺是阅读理解时做到他的《珠子灯》,顿时被这篇文迷住了。那次所有人都觉得小说类阅读很难,论述类文本阅读简单,全班就只有我一个人选做了这个阅读√说这些题外话就是想证明这篇文有多么抓我。到现在过了快四年,这篇文我没有找来看过第二遍,可我还是记得它的大致脉络。 

然后前阵子闹书荒,就跑到图书馆,先借了他的《四方食事》,又觉得不过瘾,一口气把《汪曾祺全集》也借来看完了。 

我最喜欢他的一点就是,他喜欢写小题材。小说也好,提到的四方食事也好,入手全是日常,所以才说看他的文涨姿势呀。从云南人常吃的菌子,到江浙地方的草庐烧饼,在他的文里都能见到,读着非常亲切。同样是写战时,有人写的是硝烟弥漫血雨腥风,但他写在西南联大时躲警报众人百态,言语诙谐刻画生动(至于为啥不觉得容易在他文里学到人物描写的技巧我在后面说)。他写带着个孩子帮学生洗衣服的女人,写作息颠倒的自己和作息规律的室友,读来如同亲见。毫不夸张地说,把他关于西南联大的这些篇章多读几遍、读透,你完全也可以写个“我在西南联大”的短篇,背景设定什么的不用你费半点力气 √ 他的文就是细腻到这个地步。 

从他的小说里,也随处可见地方风土人情。在《鉴赏家》里他写的那个卖果子的人,写不同时令人家卖的不同果子,看了就忍不住找出笔纸记下来。 

汪曾祺的笔风给人感觉很清淡的感觉,但就是有味道。以下是他在《大淖》中的景物描写选段: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注:青桩是水鸟的名字) 

用词未见得多华丽,但是一读就觉得,水塘子就是这个样子的。 

描写之优秀不在浮华。比如一座宫殿,有人想借描写宫殿表达皇家威仪,当然要竭尽写其富丽堂皇,但也有想描写人事荒芜的,寥寥几笔写了雪压碧瓦、红墙斑驳,也会有味道。所以我觉得描写贵在贴切。一要与上下文氛围贴,二要与描写对象贴。为了达到贴的境地,华丽风与质朴风都只是外在形式罢了。 

而汪曾祺的描写就是让人舒服的类型,越读越觉得心平气和,觉得他笔下的人事就该是这样子。 

看过汪曾祺之后这里的文风就完全被洗过一次 √

至于人物描写方面,汪曾祺对人物描写是很有研究的。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都很鲜活立体。不过,读汪曾祺不会【很容易地】获得描写人物的技巧,因此不把这本书归在第二点里。说到人物塑造,这里又得提他的老师沈从文。汪曾祺很尊敬沈从文,他自己对于写小说的一些观点,很多都承自沈从文。因此我会把沈从文的话和他的话一并摘抄到下面来,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眼,自己再行考量。

汪曾祺《自报家门》选段 

他(沈从文)的意思是:在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近,富同情,共哀乐。什么时候作者的笔贴不住人物,就会虚假。写景,是制造人物生活的环境。写景处即是写人,景和人不能游离。常见有的小说写景极美,但只是作者眼中之景,与人物无关。这样有时甚至会使人物疏远。即作者的叙述语言也须和人物相协调,不能用知识分子的语言去写农民。……这也许不是写小说的唯一原则(有的小说可以不着重写人,也可以有的小说只是作者在那里发议论),但是是重要的原则。至少在现实主义的小说里,这是重要的原则。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选段 

……我竭力想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


   



   



   



   



   



   

第二个推荐: 
【桃色与黑色剧】骰子   
作者:阿兰·罗伯-格里耶

所属类别: 
2.看了容易学到人物描写技巧的书 √ 
3.剧情安排很棒的书 √

推荐理由:

这其实是剧本集子。看着大概会有点让人暴躁……?因为里面还包括演员的表演方式之类的内容。 

虽然《骰子》里收录的《欧洲快车》也不错,剧情和设定都挺有意思,不过这里主推的是《撒谎的男人》。 

我对电影电视都没什么研究,但听说过反转剧这个概念,也看了几部韩国反转剧。没有黑的意思,只是想说,如果反转剧的剧情达到那种程度就可以的话,那么《撒谎的男人》应该就是反转中的大反转了吧。 

考虑到可能会有好奇的姑娘去看,我就不剧透大致情节了。只说一下《撒谎的男人》在人物塑造和剧情设置上的一些闪光点,就算不想花时间去找书看也没关系 √ 

其实一看题目就知道,这个剧本的关键就在于主角的属性是撒谎。 

(所以第一个推荐最后附上了沈从文的见解呀。我也想说,人物真的很重要。安排情节时也要考虑着人物属性。有的姑娘会不会觉得,自己的文写着写着人物形象就不太对?原因很可能就出在过分重视男女主角的感情进展,光想着安排情节让两人对手戏,却没考虑这些情节适不适合发生在你的角色身上,也没考虑按照你角色的性格,遇到你设置的事件时,会不会真像你写的那样反应。 
人物性格不同,碰到同一件事的反应也大相径庭。同样碰到堵车,好脾气的人会打开车载音响,坏脾气的人会砸方向盘,赶约会的人会掏出手机向约会对象解释自己这边的情况。 
就算写的是超现实情节,这个原理也同样适用。比如遇到丧尸,胆子小的人会吓得腿发软会转头就跑,性格冷静的人在逃生之前就还会留意手边有没有什么可以用来防身的物品。如果仔细考虑到这些,你的角色一定会与其他人都不一样的√ )← 对不起一不小心开启了话痨属性

接着回到《撒谎的男人》。确定了主角属性之后,格里耶写了以下这段话: 

“表演将会是相当青春的,活跃的和多变的。他讲话时透着一种轻易和诱惑,被自己所讲述的故事带走,很快就扮演起他正在描绘的那个人物。或者他会突然闭嘴,但不忧伤,只是沉浸在某种梦幻中,在他对他自己所讲述的某个充满激情的故事中。” 

这段类似于人物卡的话,贯穿在整个剧本之中。对主角的每一处细节描写都忠实地践行了这段话所要表明的东西。从主角出现在酒馆里就开始,他听人谈话,捕捉到自己要用的信息,然后开始撒谎,并凭借自己所撒的谎住到一户人家里。线路十分明晰。主角一直在撒谎,被揭穿了一个谎言就马上开始下一个谎言,从剧的开始,一直到最后。 

我认为,写长篇所碰到的难点,一是在于剧情的安排,二是在于人物形象的贯穿。如果把这个剧本好好研究几遍的话,应该会有不小的收获吧 √ 


   



   



   



   



   

第三个推荐: 

《异常》 
作者:桐野夏生

所属类别: 
2.看了容易学到人物描写技巧的书 √   
4.看了容易陷入深思的书 √ 
在推荐之前必须先说明,这本书是暗黑向。

推荐理由: 

我的看书口味一直偏日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日本人脑洞奇大(喂! 

他们书里塑造出来的人物真真正正是千奇百态。这篇《异常》,之所以说看了容易学到人物描写的技巧,也是因为桐野夏生对他书中人物的描写真是贴到了骨头里。 

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开头就是“我”对周围人的一些看法,有些甚至抱怨。“我”觉得同事很讨厌,因为他曾经批评过“我”的笑声←就是这么琐碎。但是这些碎碎念并不会让人觉得厌烦——原因,也就是这本书给我的经验,是心理描写刺人越深就越抓人。所谓“刺”,是指看过之后就会觉得“啊我也曾经这么想过”。 

曾有人在评文的时候说:“写文时不宜大段心理描写堆在一起,不然读者看着会烦。” 

其实我觉得,越是快餐文化,读者越容易被心理描写抓住,而通过动作描写侧面体现人物性格这种方式反倒不容易被认同。因为速食读者可以轻易通过心理描写得知主角想法,他们不需要费脑子。 

《异常》就是通过“我”的碎碎念,让好多人感同身受地想要看下去,等真的体会到这本书其实是黑暗系时已经不想放下了。读者跟随“我”的视角,见证了慢慢展开的剧情。看到了“我”的妹妹、小学朋友等等人物。忽然发觉,“我”的观点真的全部正吗?“我”一直以来瞧不起的、深恶痛绝的那些人,真的是社会异常吗?“我”自己难道不是又一个社会异常吗? 

是的,当你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不难领会作者的讽刺目的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看过这本书之后会忍不住想许多。 

第一人称的文,读者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我”的视角往前走,也因此,忽然之间的反转给人的震撼才会很大,会忍不住去重新思考是非对错。一本书如果能让读者主动去深想,不止想书中的内容也想到自身、周围甚至更广范围,就应该算是不错的作品了。 

不过我要再次提醒,这本书是暗黑系。 

个人理解是,暗黑系和悲剧不完全一样。 

悲剧中,虽然人物没能得到好结局,但在剧情展开过程中,未必没有正能量存在。这些正能量照样会让人动容,让人振奋。但暗黑系就不同了,暗黑系书中主角很可能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但是他的成功不会让人觉得喜悦,反而心里发堵。而且在剧情展开过程中你几乎看不到什么正能量。很不幸这本书不但是暗黑系,结局也算是全灭了√

因为推的是暗黑题材,所以额外说一句,看书尤其是社会题材的书,一定要备好正确三观。如果三观正,哪怕看的题材再暗黑,也不会因此而万念俱灰,而是正确把握到作者的讽刺意。不过如果三观歪着看书,那也没什么办法了-  - 
像这本《异常》吧。三观正的人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职场女性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同情啊之类的一系列点,三观歪的人估计只会:“天了噜这个作者居然写援(嘤嘤嘤)交他好色(嘤嘤嘤)情!”【摊手 


   



   



   



   



   



   



   

第四个推荐:

其实是给写古代背景文的娃儿的一组推荐√ 
所属类别:5.看了能够涨姿势的书√ 

古籍什么的真心难啃,所以有时候就会像13哥说的那样,需要这方面的资料,但又看不进去古籍,简直太虐心了摔! 

不过遇到这种情况不用担心,古代的资料也未见得一定要从古籍中获得,还可以看看现代学者的研究资料嘛。 

所以要推的第一本是: 
《中国戏曲史勾沉》 
作者:蒋星煜

这位作者的治学态度真的是非常严谨,书中对中国戏曲史的梳理也是既全面又不失条理的,对日本的能乐、狂言也有提及。 
如果对戏曲知识感兴趣,除了直接去看西厢牡丹亭桃花扇,还可以通过看这本书来大致了解一下:角抵含义的变迁啦,杂技和戏曲的关联啦,以及戏曲中的一些特殊表演方式诸如滚灯啦,你都可以看到。 

而看这样的书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如果看完你对哪一块特别感兴趣或是特别迷惑,还可以通过书里介绍到的古籍/资料,不要大意地研究过去 √ 

可以说是很速成的一种方式。

要推的第二本是:中国传统吉祥图典

是的书名就是这么直白 √ 

其实这是个图册。一页一个传统图样,页底有图样名称、含义,部分有典故出处。 

是不是觉得其他写手写到衣服图样时特别详细?看了这本书的话,你就知道古代人绣手帕会往手帕上绣什么了=v= 

来个摘抄:

【迎新庆年吉祥图】纳福迎祥 

一个童子仰望空中蝙蝠,一个童子捕捉蝙蝠装入缸中。“蝠”与“福”、“富”谐音。蝙蝠作为传统吉祥物由来已久。仰望蝙蝠表示迎接祥瑞,捉蝠入缸表示受纳福分,表示福分相继而来。 

【婚姻协和吉祥图】和和美美 

荷花梅花组合成图,寓意家庭幸福、夫妻恩爱。 

【家庭和睦吉祥图】子孙万代 

藤蔓结成环状,盘绕一大二小三只葫芦。“蔓带”谐音“万代”,葫芦多籽,寓子孙满堂。

把这些大致扫一遍之后,你就能大致了解古代人过年门上贴啥。而且很多物品都有固定的寓意,比如“蝠”与“福”,“荷”与“和”,石榴葫芦是多籽。你还可以自己按照这些规则编造一点儿 √ 

想想看啊,别人家女主都窝在房间绣帕子,但你家女主可以绣个“双喜贵子”。别人家女主给皇上送荷包,你家女主送的就是绣了“河清海晏”图样的荷包,皇上肯定开心死啦,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你家女主不是别人家的 √

要推的第三个是张爱玲的《更衣记》

文的篇幅不长,刚百度了一下,全文可直接在线看。看完你会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穿皮衣,穿皮要按照什么顺序才不会被认为是暴发户,“三镶三滚”和“七镶七滚”等等琐碎而实用的知识。这些东西胜在积累,攒得多了,写起来也就不用揪着头发想得那么艰难了。

最后,说是推三个,其实是推三类。

第一类是钩沉一类。这相当于是现代人为古代相关资料做的一个索引、一个提纲,给你一个最简明直观而又全面的印象,有兴趣就继续深入下去。 

第二类是枯燥一点的画册图样类。不要觉得自己不是画手就轻视图册呀,图册比起相关的文字描述,能够给你一个更直观的印象,翻翻西方服装发展史图鉴,你会更容易理解欧洲不同时期服饰的差别,也更容易把它们写出来。吸收理解文字再转化成自己的话写出来是有难度的,这也就是为啥总有人图方便图省事去抄百度百科【…… 

但,把自己看到的东西描述出来就容易得多,这是我们自小就掌握的一项技能,也就是看图说话 √ 

第三类就是文学性强一点的散文杂记了。这一类的专业性看上去少一点,看着比较随意,但这不妨碍我们从中挑出有用的东西。像张爱玲的《更衣记》就是一例。此外还有一些文学性强的论文,比如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还被编到了初中课本里,里面讲的是物候。物候对写手的帮助大概就是不穿越吧。尤其对写种田文的姑娘来说,这点应该就比较重要了。什么时候种什么菜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如果弄错了被人扒就真心不大好。

总之以上三类都是方便我们吸收的资料 √


   



   



   



   



   



   



   

第五个推荐: 

《青鸟》 

作者:[日]重松清

所属类别: 
2.看了容易学到人物描写技巧的书 √

推荐理由:

这本书其实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虽然作者要着力刻画的是一位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但是他并没有站在这位老师的视角,写他是怎样为学生考虑、心里如何焦急担忧,而是站在受了他影响的学生的角度,用旁人视角去观察、思考。 

每个小故事都非常温暖。情节展开不多说,这本书比较吸引我注意的是人物设定。 

我该怎么说那阵子我想以一人称视角写一个心理创伤拒绝开口说话的小孩儿的故事,结果到图书馆随手一翻发现这个作者的第一篇故事用的就是这个梗!简直累觉不爱。 

但是正因为撞梗,我才更加体会到写出来这么温暖的故事的人为什么是重松清而不是我。 

那么就来看一下重松清是怎么让这个拒绝开口说话的小孩儿丰满起来的吧。 

和《撒谎的男人》一样,这个小孩儿的鲜明特点就是她不开口说话。然而,不说话不代表她没有心理活动,事实上以第一人称来写,非常重要的就是能够体现她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沉默不语的外在表现之间的强烈反差。其次,通过第一人称直接写这个小孩儿的内心世界,就可以让读者轻易地找出来她与我们在想法上的差别。 

同样做一个调查问卷,回答“你最喜欢这个学校的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别的孩子都回答得中规中矩,主角最喜欢的却是裙子上的口袋。 

紧接着,除了直观的内心独白以外,作者给这个人物加上了一个鲜明标志。 

【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我要写那句话。要是没写该多好啊。心里明明知道人家一看就能猜到是我写的,可在写的时候,手还是不听指挥。稀里糊涂地把那句话写了上去。 
初中三年。一直都是这样。 
小学时高度统一的我的心和身体,现在却—分为二了。 
我的身体不听心的指挥。自己做的事情,却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所以,我的手总是揣在口袋里。口袋里有一块儿手绢。只要我的手攥住了这块小手绢,情绪就会变得平静下来。而如果手指不小心离开了手绢,我就会觉得自己的心也离开了身体。】 

“小手绢”,就是除了细腻的心理活动之外,作者对主角形象的又一个强化点。有不少人觉得“哎呀这种角色有啥难写的不就是无论发生啥都不说话吗”。我真的在某贴吧见过一姑娘写所谓的心里受创拒绝说话的主角,结果她那个主角跟哑巴没啥区别,这就是人物塑造失败的表现。而这个作者,他很用心地往主角口袋里放了块手帕。我再想盘点拒绝说话的角色典型时,满脑子都是这个口袋里装着手帕的小孩儿。 

她不说话,每当被问到问题,或是内心活动激烈时,她就捏住口袋里的手绢,她认为自己的语言会被这块手绢吸收掉。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块手帕,作者的心理描写再怎么逼真怎么出彩,他的人物也不会像现在书里所看到的那样有感染力。 

同时我也不断地在问自己,心里受创拒绝说话的人那么多,重松清的主角为什么显得不一样,我之前设定的主角又哪里出众。结果我觉得我输给了重松清的那块手帕和他的用心。 

原文差不多进展了书的一、两页时,通过作者的描述,就已经能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孩子的样子了:内心敏感,有许多奇怪念头,但拒绝说话。很多时候都把手伸进口袋里,站在孩子们中间应该是格格不入的,会被其他孩子嘲笑。 

重松清的人物塑造就是这么鲜活。 

看有个姑娘说,网文界读者更喜欢扁面人物而非圆面人物。关于这一点,我不能拿我的喜好去衡量其他读者喜好。但是我想说,如果其他人都写着扁面人物,你也一样,那么你觉得你和其他人比起来优势在什么地方?竞争优势在于差异化嘛。【暴露专业2333 

为啥总裁文曾经那么火,现在却被反复调侃。为啥现在大家看见“邪魅一笑”、“磨人的小妖精”都那么想笑。 

不就是因为这些人物形象过于扁平,红火之后就很快被审美疲劳的读者摸出其中套路了吗。 

是的,肯定会有人看。肯定有人不想费脑子,觉得看个文而已哪有必要JJWW,哪怕看了第一章就猜到结局他也愿意看下去。 

但是如果站在作者的角度,是不是有必要思考一下,当如今红火的题材也被人摸出若干固定套路变成调侃用的梗时,我们又该往哪一边走。


   



   



   



   



   



   



评论

热度(201)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